新闻中心 /News
星空·综合体育瑜伽简介 - 豆丁网
星空·综合体育这篇文档从瑜伽的来源以及瑜伽式样环境,姿势的原则等方面介绍,非常详细。
瑜伽简介瑜伽(Yoga)之学源于古印度,它的字义是“合一”的意思,也就是指瑜伽士透过种种修行方法,把自我(小我)与宇宙本体(大我)融合。这个过程,有如滴水之归于大海,浪子之回到父家;瑜伽士亦因此能够离苦得乐,获得解脱。正如古代奥义书中的祷文:“OM……。让我从虚幻迈向真实,从黑暗迈向光明,从死亡迈向不朽。”这正是瑜伽的目的星空·综合体育,也是瑜伽士的心愿。瑜伽圣哲,发觉人立于宇宙之间,外观则面对变幻无常、成住坏空之自然;内观则面临情理交缠、念念相生的内心。寒来暑往,爱恨交叠,若不明自然规律则自招病祸,若非自知则以假作真。因此,古瑜伽圣哲,编吠陀经书,内有四部,既有宗教仪轨之学,以悦自然界诸神;復有养生之学,以调体息;更有奥义书,以讲求智慧,启悟自性,达成瑜伽目标。日后一切瑜伽经典,莫能离吠陀之经义。今日瑜伽,已成为时尚。学员或追求身形健美,或追求却病延龄。此瑜伽之大才小用也。人若能对瑜伽多点认识,善用其中智慧,在身、心、灵各方面全面修持,方易达至圆满。综合地修持各种瑜伽,亦是博迦梵歌之教导。瑜伽短讯(二):瑜伽的目标生命有四大祝福:生而为人,知命求道,得遇明师,终成正道。我们均已领受了第一份祝福,可知这个人身得来不易,那是多少善业的善果,应加以珍惜。可惜,人生偏容易误入岐路,虚耗光阴,再堕轮迴。在卡他奥义书(KathaUpanishad)中,死神阎魔(Yama)清楚地告诉寻道的小孩:人生有两途,而人有自由去选择:一为感官的享乐,一为克己修行。然而,前者因追寻短暂的享乐而堕入死亡,后者因悟证自性而得享永恆。因此,我们都应把生命活得正面,让生命成为对自己、对世界的一份祝福,切勿让生命成为一份对己对人的诅咒。瑜伽是了断生死、离苦得乐的学问,它的本质就是修行。凡修各类瑜伽者,都应以生命的解脱作为最终目标:无论修练呼吸、提升拙火、持咒唱诵、布施服务、研经冥想全都是为了解脱,这是首要目标,其余的都是次要的。以此观念进行修持,自能分清目标的主次,途中虽有各种境遇(如神通、名利),也不会受到迷惑而误入岐途。瑜伽短讯(三):瑜伽的道途径与派别瑜伽的目标是让我们摆脱身、心、灵上的綑绑,融入真理之中,从而获得绝对的自由(Nirvana,音译涅槃)。一切的瑜伽修行方法,均朝着这个目标出发,又因各种方法侧重点不同,出现不同途径。瑜伽的途径有很多,然而根据博迦梵歌(BhagavadGita:此书所讲内容,特别适合在家人士)所载,主要有四种方法(不是派别):1.业力瑜伽(KarmaYoga):以把所有工作转化为无私心的服务,以此抿除我执,净化2.爱心瑜伽(BhaktiYoga):爱神敬天,把自己交託于神的手中3.冥想瑜伽(RajaYoga):透过瑜伽八支(八个步骤),由正言行、坐姿、摄心、凝神、冥想而入叁摩地。4.智慧瑜伽(JnanaYoga):以上师所授奥义书经句为默想工具,直接开悟,此路又称为吠檀多(Vedanta)。这四条途径、四种方法均可让瑜伽士获得成就。而至于锻练体能与气能的哈达瑜伽(HathaYoga),在梵歌中没有提及,因这种强体练气的方法,一般都看成是其他瑜伽的基础。至于密宗瑜伽(TantraYoga)与拙火瑜伽(KundaliniYoga),因修行方法较为危险,诱惑亦多,一般只会密传,也不是人人适合修习。新纪元活动在外国流行,瑜伽成为潮流,有商机自然就有良莠不齐现象,学者自须谨慎。综观今日的瑜伽“市场”,为求迎合顾客需要,产生了很多不同的新名堂。有兴趣了解瑜伽者,应小心辨别,无论这些派别自称甚么,都要从师承、宗经(遵从哪部经书)、性质几方面来衡量。其实,人是身体、气能(Prana)、内心、理智、灵性的混合体。我们若能把各种瑜伽的精粹组合起来,既锻练身息又修养内心,全面地成长,应该较为有效。这种综合地修练的方法,称为综合瑜伽(YogaofSynthesis)。瑜伽短讯(四):瑜伽修练的基础瑜伽既为修行解脱之学,我们应用认真态度对待。想今天太多人对瑜伽有所误解:或误以为是高难度的瑜伽式子、或理解为身体凌空升起之神通、或理解为不饮不食数之苦行、或理解为增强性能力的纵慾,难免令人有大道既隐之概叹。瑜伽士在修练前,应有以下四种素质,即使不能圆满,亦应多自反省。根基稳固,修行有果:一、先要有解脱之心,始易有成。印度传统思想强调人生有四大目标:*Artha:物质之追求。人身难得,我们要好好爱护珍惜身体,此身虽是五大蕴合(风、火、水、地、空),但亦是渡苦海达彼岸的舟筏,基本物质需要是必须的。*Kama:欲望之达成。欲望是过往(甚至多生多世)习气的延续。欲望因人而异,各有因缘。我们要辨析自己的性格与情欲,何者为高尚之情,何者为低下之慾。人的进化,就是从人(AnimalMan)变成人性人(ManMan),再从人性人进化成神性人(GodMan)。正是“从心所欲,不逾矩”。*Dharma:一般译为法,此处是指天职。人生下来,对自己有责任,对家庭有责任,对社会家国有责任,这就是天职。此天职义务能尽其义务,人就自由,否则,又是一连串的拖欠。修行者在修行时切勿以修行为名,逃避天职为实。*Moksha:解脱生死轮迴,融入自性(Atman)之中,得证于我之自性实即宇宙的本体(Brahman:旧译婆罗门,其实,该字意思为无所不包,包容万象之意),从而与此本体合而为一,得住不二永恆(SAT)、得证无限意识(CHID)、得享绝对喜乐(ANANDA)。二、此外,瑜伽士应有种种的美德(守戒)。一切美德均来自无私心、平静心,这些心态,正是冥想的前行功夫呢!三、瑜伽士亦须有离欲心(Viragya)与分辨智(Viveka)。分辨智使瑜伽士明辨何者为永恆,何者为短暂之幻象;离欲心使瑜伽士以大勇毅之心态迈上修行旅程。瑜伽短讯(五):瑜伽上师一段在印度很普及的上师祷文这样说︰brahamanandam,paramasukhadam,kevalam,jnanamurtimdwandwatitam,gaganasadrsham,tattwamasya,dilakshyamekamnityamvimalamachalam,sarvadisakshibhutambhavatitam,trigunarahitam,sadgurumtamnamami意思是:上师是大梵(宇宙本体)极乐的化身,祂是至高喜乐的赐予者,祂是解脱与智慧的化身,祂超越一切的相对,有如天空般的无限,祂正如经书所言:“你就是祂”(TatTwanAsi),祂是无限的、清净的、不动的、万物的静观者,祂超越一切名相,超越叁界,我向这样的一位真实上师顶礼。到底是真理寻找修行者,还是修行者找寻真理?其实,这是一场奇妙而互动的追寻游戏。这个宇宙的真理是唯一的,不二的(Advaita)。祂超越名相,却又遍存于一切名相之中。宗教者称祂为神、天主、上帝,智慧者称祂为道、本体、自性。祂绝不是静态地等着修行者去寻找祂,反而,祂经常为诚恳的慕道者提供机会,途径与机缘。上师的出现,其实就是真理(神)的恩典的实现,上师成为真理与慕道者之间的桥樑,为真诚的慕道者带来指引与祝福。所以外在的上师与内在的自性是一性相通的,内在本有的上师显现成有血有肉的上师,两者并无分别。这种对上师的观念,西藏密宗、印度瑜伽、天主教的神修观,完全一致。 诚恳的慕道者,如何得遇上师?上师又如何改变修行者的生命?只有过来人才会知晓。可是,只要慕道者是真诚慕道的话,真正的上师总会出现的。所以有人说:是上师找门徒,不是门徒找上师。 谁是上师?这是极重要的问题星空·综合体育。在瑜伽经书与传统中,一位真正上师必须合乎几个条件: 1.实修实证:他自己必须已经证道,有真实的修行经验,且得到自己上师的印证。 2.通晓经书:成道者不一定会做上师,要做上师便要有一套语汇去指引门徒,因此对经典通晓是重要的。 3.对门徒有爱心与慈悲心,明白而且同情门徒内心的争札,一步步引领他们前进。 修行路途是困难的,上师的出现就如明灯,祂指引、鼓励、扶持、加持修行者,修行者得以知到修行方法也是上师恩典,修行者成道得证也是上师的恩典。一般人都须要一位上师去教导自己,只有少数智慧高的人,才能以一花一草为师,从它之中学得智慧。然而,修行途径是没有便宜事的,上师不能替修行者修练,修行者应按上师的指引努力修持。修行者应不贪、不急,踏实地步步前进。 能遇到真正的上师是一份极大的祝福。可是,世上也有很多假上师的。他们也可以讲经,也会显现神通、也会令你感动流泪。我们在皈依一位上师之前,务须多观察他是否言行一致、多理性反省,自己也要清楚修行是追求甚么。 瑜伽短讯(六)︰瑜伽修行的次第 一位重视生命的人,总会在某个阶段发现自己的容貌即使如何美丽,身体无论如何强壮,始终难逃老病之苦;事业即使如日方中,亦有下台之日;家庭即使如何幸福,也有离散的一天;知识学问即使如何高深,亦逃不了一宗意外疾病。由是观之,生命好像是无常的、无奈的,这种感觉就是“苦”(Durka)。可是,瑜伽的圣哲们在流传的经书中说:你不要悲哀,不要埋怨,不要放弃,肉身的生命虽是短暂,虽会在这短短几十年中经歷种种相对经验:冷暖、成败、爱恶、敌友星空·综合体育,可是,这种苦正是醒觉的根源,是你第一位启导的上师 (博迦梵歌第一章不就是描述Arjuna这位英雄人物的苦恼吗)。由于苦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软弱,因而谦卑;由于苦让我们明白一切无常,因而产生寻找永恆生命的动力;由于苦使我们产生离苦得乐的决心,因而找到真理。这种由短暂而寻求永恆,由愚昧而寻找智慧,由苦恼而寻求永福的理想,就是修行人的目标:解脱。 圣哲通过实修实证,把经验写成经书,歷代的上师按照经书教导,实修实证星空·综合体育,再向慕道者指导,就成了不同的瑜伽传承。无论我们所走的是哪条路,修的是甚么法,都离不开我们手头现有的工具:身体、内心思想、情绪、理智。这套工具不善应用,难免走向放纵逸乐,成了灵魂的绊脚石,使人堕落;能用之者,它却是渡过苦海的宝筏。如何去用这套工具呢?怎样修呢?先列出修行次第,日后在一一阐明: 1.哈达瑜伽 (Hatha Yoga):强身之道。先利用哈达瑜伽中的、呼吸法强化身体、增强气能。因身心是互相影响的,欲要强心,先要强身。这是瑜伽的基础。 2.业力瑜伽 (Karma Yoga):净心之道。好好利用这个强健的身体去工作,无私心地、不求回报地去服务一切众生,把世间的工作转化为服务精神,以此愍除私心,我执。 3.爱心瑜伽 (Bhakti Yoga):爱心之道。透过宗教情操的培养,得知神(宇宙本体、真理)的本质为爱,唯有把我们这个内心充满了爱,爱神爱人爱万有,始能与最后线.王者瑜伽 (Raja Yoga):冥想之道。透过瑜伽八支,把整个心灵的力量凝聚起来,此瑜伽也是制心之道。 5.智慧瑜伽 (Jnana Yoga):启悟之道。此为瑜伽修行的最后一步,以经书的金句,上师的开示为冥想对象,直接面对真理,融入真理之中。 上述修行次第,称为综合瑜伽,是身、心,灵全面平衡的修持方法。这种安排,由浅入深,由粗符进而精微,由物质进而心灵,义理清楚,具体可行,此吾师祖Swami Sivananda (香港译为施化难陀大师,台湾译为喜发难陀)对现代人的一份礼物,愿各位得到祝福,离苦得乐,祝吉祥圆满。 瑜伽短讯(七):哈达瑜伽(Hatha Yoga)之原理篇 要修练就从当下修起,先求身心的健康。看看自己的身体吧。 根据AyurVeda(吠陀经的第叁部,专论健康)剖释,有几项重点至为重要: 1. 身体从最粗浮(Gross)至精微(Subtle)的层面来看,由外至里,次序是:皮毛、肌肉(包括内臟)、骨骼星空·综合体育、骨髓、血液、淋巴液、(包括种种内分泌),再进一步就是气(Prana)了,更精微的,便到达思想内心了。 2. 食物吸收后,粗浮的养份(能量)滋养粗浮的部位,精微的滋养精微的部份,因此,食物不但影响身体,更可影响内心。正是What you eat, so you become。 3. 思想也与身体息息相关,思想足以影响身体情况。 4. 从较形而上的角度来看,身体也正如宇宙万物,都是五大元素(Pancha Bhutas)的聚合,顺序是:地(Prithvi:如骨肉)、水(Apa:体液)、火(Tejas:如体温、消化力)、风(Vayu:如呼吸)、空(Akash:不是空性之空,而是空间之意思,如体形)。